中文  |  English  |  Deutsch  |  日本語
上海消防工程检测_消防维护保养_消防服务供应商_怡海森EHS
  • 网站首页
  • 关于EHS
  • 业务介绍
  • 消防资源
  • 安全产品
  • 加入怡海森
  • 联系我们

消防资源

法律法规
设施管理
疏散逃生
培训文档
记录表格
热线电话:021-51028287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消防资源 > 疏散逃生
疏散逃生

如何正确地组织火灾疏散逃生演练

如何正确地组织火灾疏散逃生演练

 

社会单位开展群众性的火灾疏散逃生演练,是构筑消防安全“防火墙”,加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这种演练对于提升社会单位组织安全疏散的能力,帮助有关群众掌握火灾逃生的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可是,现在许多社会单位在组织火灾疏散逃生演练时还有不少误区,如果做的准备工作和知识讲解不够,这些问题不解决,显然会影响火灾逃生演练的效果。|消防设备维护保养|

  一、必须讲解的知识

  火灾逃生演练主要是一种通过亲身体验学会逃生技能的演练,但是在演练之前组织者必须用发小册子、讲话、讲解的形式把有关知识传授给参与者,否则,参与者不能掌握完整的火灾逃生知识。必须讲解的知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火灾疏散与火灾逃生的区别

  火灾疏散是指社会单位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有关群众撤离火场的有组织行为。组织、实施火灾疏散的社会单位有关领导、保卫部门的成员和单位员工不仅分别要具备组织计划和引导火灾疏散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要掌握火灾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火灾逃生是指商场顾客、旅馆住客和居民等在发生火灾时迅速、安全地逃离火场,主要是个人行为。

  2.初起火灾扑救与火灾逃生的分界线

  火焰蹿到天花板,是初起火灾扑救与火灾逃生的分界线。发现小火可以进行自卫扑救,一旦发现火焰蹿到天花板,即意味着初起火灾扑救失败,这时扑救者应立即扔下灭火器或灭火毯等逃生。

  3.火灾烟气是火灾死亡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建筑物内火灾中人员死亡的百分之七八十是火灾烟气造成的,一氧化碳是其中最致命的因素。因此在火灾逃生中要尽少吸入火灾烟气。

 

社会单位开展群众性的火灾疏散逃生演练,是构筑消防安全“防火墙”,加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这种演练对于提升社会单位组织安全疏散的能力,帮助有关群众掌握火灾逃生的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可是,现在许多社会单位在组织火灾疏散逃生演练时还有不少误区,如果做的准备工作和知识讲解不够,这些问题不解决,显然会影响火灾逃生演练的效果。

  一、必须讲解的知识

  火灾逃生演练主要是一种通过亲身体验学会逃生技能的演练,但是在演练之前组织者必须用发小册子、讲话、讲解的形式把有关知识传授给参与者,否则,参与者不能掌握完整的火灾逃生知识。必须讲解的知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火灾疏散与火灾逃生的区别

  火灾疏散是指社会单位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有关群众撤离火场的有组织行为。组织、实施火灾疏散的社会单位有关领导、保卫部门的成员和单位员工不仅分别要具备组织计划和引导火灾疏散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要掌握火灾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火灾逃生是指商场顾客、旅馆住客和居民等在发生火灾时迅速、安全地逃离火场,主要是个人行为。

  2.初起火灾扑救与火灾逃生的分界线

  火焰蹿到天花板,是初起火灾扑救与火灾逃生的分界线。发现小火可以进行自卫扑救,一旦发现火焰蹿到天花板,即意味着初起火灾扑救失败,这时扑救者应立即扔下灭火器或灭火毯等逃生。

  3.火灾烟气是火灾死亡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建筑物内火灾中人员死亡的百分之七八十是火灾烟气造成的,一氧化碳是其中最致命的因素。因此在火灾逃生中要尽少吸入火灾烟气。

二、模拟火灾烟气发生器材的选择

  在组织火灾逃生演练时,人们往往使用各种发烟器材来模拟火灾烟气,营造火场气氛,这是必要的。但是,发烟器材如果选得不好,就会有很大的副作用。例如,使用硫黄和锯末为主要原料的烟饼发烟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气体,这些气体容易被湿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对眼睛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会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和眼睛发炎等。采用柴油、棉纱、木屑等为发烟剂或直接用磷等化学燃烧剂的燃烧发烟装置发烟时产生的固体微粒、五氧化二磷等物质会严重刺激眼睛、粘膜和呼吸系统,对皮肤有腐蚀性。使用油烟机通过加热产生的烟雾会造成环境污染、设备锈蚀,并影响人们的健康。目前比较理想的发烟装置只有专为火灾逃生开发的撒气火灾烟气释放器这一类。这类装置对人体无毒害、环保,并能逼真地释放类似火灾烟气。

  三、应配备的器材

  在火灾逃生演练场所应事先准备消防指示标志、火灾报警器,有条件的单位还应准备模拟用的火灾逃生面具,有防火卷帘门的单位在火灾逃生演练中还应该启动防火卷帘门。

  四、逃生要领

  1.根据烟气的高度采取相应的撤离姿势

  不少消防科普教育基地规定火灾逃生时高度为1.4米。弯着腰,人体低于1.4米撤离算正确,否则就算错误,这种简单的判断法有失偏颇。正确的方法是,根据不同火灾烟气层的高度采取相应的撤离姿势。火灾烟气比空气轻,它先在建筑物的天花板做水平蔓延,再逐渐往下扩散,当烟气层离头部还有较大距离时人挺着身子跑出去也可以;当烟气层扩散到头部时,人必须弯着腰撤离;当烟气扩散到腰部时,人必须匍匐行进逃离火场。要领是在尽少吸入烟气的情况下尽快逃离火场。

  2.按消防标志指示的方向撤离

  3.撤出后不要再返回火场

五、必须走出的误区

  在火灾逃生方面,现在还有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不走出,在演练时还作为正确的方法实施,就会带来负面的后果。

  1.湿毛巾能过滤一氧化碳

  许多消防科普读物里都写了湿毛巾能过滤一氧化碳,这是火灾逃生知识中最大的误区,一氧化碳的分子量为28,小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分子量,氧气能通过湿毛巾被人吸入,二氧化碳能通过湿毛巾呼出,而分子量较小的一氧化碳却能被过滤了?这显然缺乏科学常识。湿毛巾中的那点水溶解一氧化碳的量也可以忽略不计:一氧化碳在水里的溶解度还不及二氧化碳;就连火灾逃生面具里的过滤器也不能过滤一氧化碳,只是其中的触媒能把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

  2.火灾逃生时必须用湿毛巾蒙住口鼻

  用湿毛巾蒙住口鼻逃生,是我国火场逃生的经典做法,有些消防科普读物提出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可以用啤酒、饮料,甚至尿液打湿毛巾,蒙住口鼻逃生,这显然是误导。有这些时间去打湿毛巾,不如早点逃离火场。公众消防安全教育研究最有成效的美国从来没有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蒙住口鼻一说。正确的做法是,身边正好有毛巾,打湿它又花不了几秒钟,不妨用它蒙住口鼻,这样在逃生时能减少火场空气的吸入,又能阻止使用人不必要的呼喊。不要花时间去找毛巾,更不要花较多的时间去打湿它,因为它的作用有限。

  3.把棉被打湿,盖在身上逃离火场

  在我国的许多消防宣传图画里,都可以找到这么一幅图。这幅图是日本人于上世纪50年代初创作的,当时木结构房屋在日本占很高的比例。发生火灾尤其是地震火灾时,木梁、椽子都可能掉下。后来这幅图就流传到我国,至今还成为许多消防宣传画的经典作品之一。如果说日本人当初这么做还有合理一面的话,我国今天还这么做就是误导了。首先我国现在很少有木结构的房屋。其次,打湿棉被要花原本可以尽快逃生的时间。第三,盖了大棉被明显影响逃生速度,如果在旅馆这种地方人人都披了棉被逃生,后面的人踩到前面人的被子上,不仅影响人群的逃生速度,而且会导致逃生现场的混乱。在大家都下楼梯时更加不可想像。第四,盖了棉被影响逃生者看清消防指示标志。正确的做法是尽快逃离火场。即使楼道温度较高只要可以承受就冲过去。如果家里备有灭火毯,这时可以拉下披在身上。

  社会单位组织一次火灾逃生演练不容易,只有方方面面都做正确了,
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消防设备维护保养|

分享到: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4-12-09 11:11:44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条:消防安全宣传标语  下一条: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首页|关于EHS|消防维护保养|消防维保产品|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西域集团:西域机电|西斯贝尔|麦森医疗|怡海森工程 sitemap_ehssafety.html

Copyright © 2006-2014 EHS E & 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verd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8622号   沪ICP备17020414号

消防维保;消防维修;消防改造;年度消防检测;内燃机泵维护维修;FM标准维保